編者按:4月17日,《安徽工人日報》戰“疫”逆行者專題欄目,以半幅版面報道了安糧實業下屬安徽伊思頓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曾榮貴同志抗疫先進事跡,特此轉載,以饗讀者。
“我是退役軍人,雖然我不能去一線幫忙,但是軍人的責任和義務始終還在我心里,沒有褪色。”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安徽伊思頓糧油食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阜陽益愛志愿者協會副會長曾榮貴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愛心捐資戰“疫”情
2020年初,在參加完“接您回家”志愿服務后,曾榮貴陪著家人回到了老家,計劃過個祥和的春節。一到老家,還沒顧上走親訪友,他就接到了疫情防控全面展開的通知。
面對新冠肺炎帶來的嚴峻挑戰,曾榮貴和妻子商量著要為疫情防控做點事情。他首先想到的是去找一家工廠做“志愿者”,助力工廠生產防護用品,但家鄉周邊沒有合適的工廠,他便通過微信向祁門縣紅十字會捐款2000元,助力家鄉人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沖鋒陷陣在“疫”線
通過朋友得知阜陽的確診病人開始呈現增長趨勢,曾榮貴在老家再也呆不住了。雖然距離上班還有段時間,但他毅然離開了疫情風險低的家鄉,回到阜陽抗擊疫情。他說:“哪兒有需要,我就應該到哪兒去?!?/span>
一天的旅途奔波后,返回阜陽的曾榮貴顧不上休息,就投入到抗“疫”的路上。在胡橋社區,他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引導小區居民有序出行,統計人員信息,發放通行證,勸說外出人員戴口罩。遇到不配合不理解的群眾,他就心平氣和地宣傳政策,講解防疫和管控的意義。通過曾榮貴和志愿者們的耐心勸導,小區群眾開始從不理解到理解,從不配合到積極主動支持,防控工作開展得井然有序。
在朝陽老年公寓、在青峰機械廠小區、在工業布廠小區,曾榮貴每天和志愿者們一起,背著噴霧器,對小區的樓道、衛生間、公共場所等進行滅菌消殺。
作為一名傷殘軍人,曾榮貴曾因“肝臟部分切除”“腰椎間盤突出”進行過兩次手術,身體不是很好。30公斤的藥桶,在其他人那可能不算什么,但對他來說也是挑戰,每次灑消毒液的時候,防護服里的內衣都是濕透的。因為他擔心濕漉漉的衣服被風吹干后感冒,中間不敢停下來休息,只能咬牙堅持到結束。
攜手并進愛同行
隨著疫情的發展,曾榮貴所住的小區內也出現了一例確診病人,為了自己和大家的健康,他選擇了自我隔離。
但即使離開防控一線,曾榮貴依然選擇繼續戰斗,這次他將陣地轉移到了宣傳的路上。通過朋友圈、公眾號等宣傳志愿者的防疫活動,宣傳防疫過程中突出的優秀志愿者,聯系新聞媒體報道益愛志愿者協會防疫中的好的做法……
雖不能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但他用這種方式堅持在防“疫”路上,用心中的愛堅守著、防護著小區的居民。
曾榮貴,作為一名傷殘退伍軍人,一個工會干部,多年來從事志愿活動,先后被評為阜陽市潁東區優秀志愿者、阜陽市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阜陽市志愿服務優秀典型、第十二屆安徽青年志愿服務優秀個人、中國公益網首屆全國百佳志愿者等。2019年7月,他又被家鄉評選為“助人為樂類黃山好人”的稱號。
“榮譽是過去,奉獻在未來,做益事、做善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堅持退役不褪色。”這就是曾榮貴善舉的行動準則。